首页
>专题专栏>杭医记忆

人生从这里启航 | 王雪蕉为母校建言献策:医教研结合 打造最强医学院校

发布时间: 2019- 05- 24 15: 21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一所学校的发展史,往往是一部生动的艰苦创业史、改革创新史和文化传承史。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我校的办学历程、办学特色,校党委宣传部、档案馆、校友总会,将组织采访一些老教师、老校友、老同志,请他们畅谈在校学习、工作期间的校园生活,挖掘学校在90多年办学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在校报、校网等媒体开设《人生从这里启航》专栏连载,让全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厚重的校园文化底蕴,激发勤奋向上、锐意创新、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壮志和热情,为加快学校新一轮转型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


王雪蕉为母校建言献策:医教研结合 打造最强医学院校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高医”到改革开放后的“省卫校”,再到如今新时代发展的“杭医”,王雪蕉见证了学校70年的薪火传承。作为曾经的“高医学子”、“省卫校长”,王雪蕉从学生的教育和学校的发展两方面积极为母校建言献策。

深怀着对母校培养的感激之情,王雪蕉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师资力量也大大加强。在当今学生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必须是多种形式的,多样化常态化的。学校的教育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爱国主义教育、党的信仰教育应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学生正是二十岁上下的年纪,可塑性强,只有多方面进行理论和实践教育,对他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才能产生重大的影响。除了正规理论课之外,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协同引导,如组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优秀党员、劳模进行专题讲座,谈谈他们如何从实际工作中体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组织观看党的战斗经历,领袖人物和将军们的传奇电影,先进人物特别是优秀的医生、护士等宣传节目,帮助他们发现差距,完善自己,从思想上行动上向优秀的人物靠拢;也可以组织业余的剧团排演有教育意义的短剧,既可以活跃学生文化,也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渗透;组织志愿者服务,提高学生责任感,每学期组织常态化的志愿者活动,可以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思想教育。”

作为一名科教工作者,王雪蕉对学校长远发展提出的“医教研结合”战略路线高度赞同,“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离开了实践将难以开展,因此希望学校能努力建立后期实践基地,方便学生见习实习,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学以致用。教学、临床、科研三结合是医学院校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医教研三者的结合,可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卫生与医学人才的需求,推动我校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专业教育、临床实践资源以及科研力量的带动,重视医教研协同发展,加强医教研实践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合附属医院资源带动学校临床课程和专业建设,使学校的教学改革取得新的突破,迈上新的台阶,打造杭州医学院的办学特色,为学校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学生”到“教师”,身份在转变,不变的是对母校殷殷关切的心。王雪蕉期盼,处理好学校与附属医院、研究院的关系,做到医教研相结合,打造最强的杭州医学院!(文:王璐嘉、冀静)

 

浙江省立高医参加嘉善血吸虫防治工作队-1950.10

 

1958年我校卫生医士205班学生吴勋贤在血防工作中给儿童打针

 

我校卫生医士专业102班学生邱方觉在田间开展血防工作-1958

 

我校检验专业106班学生董素心代表血防先进小组在海盐县领奖-1958

信息来源: 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