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杭医记忆

杭州医学院校徽的故事《知史爱校,我为校史添光彩》第一期

发布时间: 2023- 03- 31 16: 42 浏览次数:

编者按:

杭州医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2566日的浙江省立女子产科学校,几经易址,几度更名,峰回路转,华丽转身,几代杭医人用心血铸就了如今的医学殿堂。学校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必定有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人物、故事尘封在历史的长河里,今天让大家一起跟随我们走进档案馆,去打开一段段生动的历史画卷,去了解一个个动人的悠远故事,去认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师生校友……。在建校百年华诞到来之前,档案馆特推出《知史爱校,我为校史添光彩》专题报道,这是我们继推出《口述校史》、《寻红色旧照,说杭医故事》以后“构建杭医记忆工程”的第三个专栏,希望每一个师生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知校之史,明己之路,爱国爱校,敬业奉献,不忘初心,踔厉奋进,以实际行动为杭医跨越式发展添砖加瓦,为杭医的宏伟蓝图划上浓墨重彩一笔。

“这两枚杭州医学院的校徽,为何这么旧?”

“上面都有破损,好像很有年代感哦!”

“这是我们学校的校徽,不会吧!?可上面的字体一模一样,就是杭州医学院呀!”

不要急不要急,听我慢慢道来。这两枚校徽的确是“杭州医学院”的校徽,但此校徽上的“杭州医学院”非现在的“杭州医学院”,是杭州医学院办学历史上1960-1961年的杭州医学院(以下简称历史上的杭医)。

上世纪50年代末期,在医学教育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提出“整顿巩固,提高质量,乘胜前进"的号召。1960年9月9日,中共浙江省委发文《关于新建和调整全省部分高等学校的通知》 (省委文件160707号),决定在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基础上 “加帽”新建杭州医学院。学校按照“带帽不脱靴”的办学思路,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继续保留,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办学管理模式。

同年同月,时任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副校长沈成芳同志建议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不久郭老亲笔书写的“杭州医学院”院名题字真的寄达学校,学校又以郭老手迹制成“杭州医学院”校徽,这就是以上校徽的历史故事。依照郭沫若先生手迹制作的校徽被永久保存了下来,其中的一枚校徽(右侧)就是当时的沈成芳副校长捐赠给我们档案馆的。

历史上的杭州医学院,位于杭州市环城东路25号老浙大旧址的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所在地,学校根据卫生部1959年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计划提出的培养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经过劳动锻炼的、体魄健全的、掌握先进医学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医师、卫生医师、药师、检验师和中医师。学校内设医疗系、卫生系、药学系和中医系,本科设置医疗、卫生与中医专业,专科设置医疗、卫生与药学专业。学制根据办学层次、入学新生的文化程度和在职状况而确定,高中毕业生就读本科和初中毕业就读专科,学制为5年。到1961年4月,杭州医学院和杭州卫生学校(当时开设医士、卫生医士、药剂士、检验士、放射医士)“两校”在校人数达1200余人。

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向教师提出了“六认真”的要求,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实验实习、认真考试考查。上实验课要过“三关”,即实验前预试预习、试验时巡回指导、试验后检查小结。对学生则提出“三要领”,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和改进学习方法。

各专业教研室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集体备课、讨论大纲教材、业务专题分析、教学观摩、评教评学、试卷分析等,学校还经常邀请专家学者、知名教授来校讲课,浙医大的王季午、朱恒壁、蔡堡、郁知非以及老中医魏长春等都是我们的授课老师。

学校快速发展,老师们热情高涨,艰苦的条件下,教职员工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丰衣足食。开办药厂和农场,建立学生生产劳动基地,1958-1960的三年间,药厂总产值接近200万,农场种植的蔬菜和饲养的家禽,改善教职员工的伙食增加营养保护健康,助力学校的发展。

历史上的杭州医学院归杭州市管理。设立中共杭州医学院委员会,下设5个党支部。时任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万进东兼任中共杭州医学院委员会书记。于健吾任中共杭州医学院委员会副书记兼杭州医学院副院长。

非常遗憾的是1961年5月学校贯彻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奉命撤销,在读的本科生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意见指示,根据生源条件,或转入浙江医科大学、或留校转入杭州卫生学校继续学习,也有部分退学回乡务农、回原单位工作。

在国家特殊时期创办的杭州医学院仅有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但是服务基层、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本科梦想一直激励着一代代杭医人在华夏大地上风雨兼程,艰苦创业,攻坚克难,锲而不舍,终于在2016年学校成功升本,有了现在的新杭州医学院,并沿用了原有的杭州医学院的校名和校徽版式。不同时期的校徽改变的是材质是新旧,不变的是本色,是薪火的传承,根脉的相续,精神的永恒。

    今天当我们低头凝视胸前那一抹靓丽的红色,你是否为我们学校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而感到自豪?你是否能感知到那五个郭老亲自题名的“杭州医学院”院名蕴含着一代代杭医人永不放弃、永不言弃的精神内核?你是否激情满怀、信心百倍愿意敬业奉献、爱校爱生为新杭医争光添彩,为学校发展添砖加瓦?让我们热爱杭医佩戴校徽,它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感,一种职业身份的标志,进出校门安全的考虑,更是对自己内在修身的需要,那一抹红时时提醒我们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处处告诉我们要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在学生面前起模范表率作用。“干好四五九、奋进新征程”,这枚红彤彤校徽的含金量通过新杭医人共同的努力一定会越来越高,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枚校徽必将成为你骄傲自豪的职业身份证,成为你心中永远爱戴的地方,成为你为之奋斗、为之奉献无怨无悔的选择。

(我校各个办学时期的校徽实物档案)

 

杭州医学院老校徽征集

 

征集范围:

一、各个时期学校制发的档案馆暂无实物的校徽,如民国办学时期的校徽、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校徽、历史上的杭州医学院校徽(学生版)、浙江医学职业技术学院校徽(学生版)、浙江医学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徽(教师版)。

二、办学过程中合并学校的校徽,如浙江省药材学校(1962年合并)、浙江省中医学校(1995年合并)。

三、其它有特殊意义的各个办学时期的校徽。

征集方式:

校徽持有者可以电话、面谈的方式联系。凡经确认具有收藏价值的校徽,可采取邮寄(到付)和直接到杭州医学院档案馆移交的方式。特殊情况学校档案馆也可派专人登门征集。征集方式可采取捐赠、复制、寄存等。校徽持有者可获得杭州医学院收藏证书。

联系方式:

人:杭州医学院档案馆 张璟瑄、冀静

联系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481号杭州医学院图书楼210室

邮政编码:310053

联系电话:0571-87692781,0571-87698542。

(文/郑磊  图/张璟瑄)

信息来源: 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