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校学子在浙江省第九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再创佳绩
在浙江师范大学刚刚落幕的浙江省第九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我校学子表现出众,再创佳绩,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的佳绩。
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自举办以来深受广大学子的青睐,学生参与度很高。由于耗时长、过程复杂、内容丰富,被公认为含金量最高的学科竞赛之一。本次竞赛以“生命科学”为主题,由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本次大赛是历届大赛中参与团队最多的一次,共有40个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院校参赛,收到的参赛项目有874项。通过网评,最后100支优秀队伍参加现场答辩,决出一、二等奖。
本届竞赛我校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委托基础医学部承办,通过师生互选组成了16支参赛队伍。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们经历了选题、撰写研究综述、设计技术路线、每天按计划实验并上传原始实验记录、最后撰写论文等过程,队员们认真完成每一步,指导教师层层把关。整个过程中基础医学部组织开展了综述撰写、开题汇报、数据处理等相关讲座。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全部队伍进入校级竞赛等环节,通过网评1项进入竞赛角逐一、二等奖,网评直接认定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2017年10月20日至2017年10月22日,决赛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教务处张琦处长亲临现场,基础医学部银国利副主任带队。决赛阶段以答辩形式进行,决赛阶段主要考查参赛队伍的项目内容、以及选手对项目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答辩具体包括限时答辩和评委提问两部分。参加决赛队伍答辩内容经过多次专家论证、答辩过程经过反复模拟,我们的选手在答辩中从容淡定、胸有成竹,回答问题娴熟准确,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最后以优异成绩获得一等奖。
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是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拓宽了大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实验技能以及实验知识的渠道,又提升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丰富科研想法、塑造科研精神。随着我校本科生数量的增加,相信通过这样的竞赛,有利于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能更好地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学术氛围。相信我校学子必将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光。
获得一等奖的队伍是:
杭医9106队----王柔昕、方泽康、薛迎迎、赵叶颖、姚思琦(指导教师:叶夷露、刘丹丹)
项目名称:藏红花对慢性脑缺血后胶质疤痕的作用研究
获得二等奖的队伍是:
1.杭医9103队----沈碧妙、朱俊杰、吴淘栩、徐琳娜(指导教师:刘小香、杜蓬)
项目名称:sigmaS在荧光假单胞菌致水产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
2.杭医9115队---巫甜甜、丁世界、胡洪涛、王戊(指导教师:花扣珍、银国利)
项目名称:一种新型纳米抗菌敷料的制备及其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3.杭医9107队----吴一航、樊淼樑、徐建超、曾静、田哲瑜(指导教师:李军)
项目名称:羰基还原酶的基因挖掘及在合成手性药物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4.杭医9112队----白瑶瑶、周慧颖、李炜鑫、严栋(指导教师:周心如、钱令波)
项目名称:白桦脂酸改善败血症血管功能的抗氧化应激机制研究
获得三等奖的队伍是:
1.杭医9110队----干云霄、赵杨敏、许戈薇、胡淇云(指导教师:刘丹丹、叶夷露)
项目名称: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脑缺血小胶质细胞激活的调节作用
2.杭医9116队----杨雪琴、黄慧静、王益栋、章清锴、黄蓝天(指导教师:王玮、吕海峰)
项目名称:精神类药品的智能控释制剂研究
3.杭医9105队----张洛颖、沈微、徐绍玉、陆小岑(指导教师:杜蓬、刘小香)
项目名称:常见真菌感染快速膜培养联合多重实时定量PCR鉴定技术的研发
参赛学生心得体会:
药学1602班王柔昕:漫漫6个月实验路,岂能是255份实验记录与结果能够囊括的。然而,25分钟的现场答辩使整个竞赛画上了完美的叹号!这次参赛,让我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感谢答辩之前队员们的谈笑风生与鼓励打气,让我充分放松,有个满意的表现。同时,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有许多的问题需要去了解透彻。最要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细致安排。回首这六个月,悠悠的时光却恍如一瞬,实验的辛劳与汗水也荡然无存,只留下学到的技能与知识、还有科研带来的自豪感。
医检1602朱俊杰:我们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感谢耐心指导我们、给予帮助的老师们和朋友们。我们对自己的成果引以为傲,其中的过程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做科研也许艰辛,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药学1512班杨雪琴:2017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悄然结束了,面对当代社会科技人才竞争的洪流,我们感悟到,只有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将创新精神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用专业技能与人文精神来解决我们面对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