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陈望道故居,重温“信仰的味道”
5月12日下午,纪检监察室全体成员到我国完整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人陈望道先生的故居——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参观学习。
在陈望道故居,大家分别参观了陈望道当年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房旧址、陈望道祖宅、望道纪念馆,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陈望道的革命生涯与成长历程,观看历史照片和珍贵藏品。这些珍贵史料都无声地述说着陈望道先生当年追寻真理的艰难。在柴房旧址,当讲解员讲起陈望道误吃墨水的故事时,大家深受触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望道纪念馆,大家表示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一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二要学习钻研,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工作能力;三要履职担当,要有政治担当、能力担当和责任担当,时刻牢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宗旨。
珍贵的史料彰显了信仰的力量,给全体纪检监察室成员们带来了力量,大家表示此次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锤炼了党性修养,今后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陈望道的故事: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他旁边一碗红粮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个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翻译的就是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中共早期活动家、新文化运动先驱者、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陈望道,1920年初春,他在故乡义乌分水塘村的柴房里翻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面世,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1921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和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召开。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