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今日杭医

建党百年 和“档”同行——杭医档案馆深挖校史红色印记,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发布时间: 2021- 09- 30 08: 11 浏览次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充分发挥档案留凭、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杭州医学院档案馆深入开展党在校史中的历史足迹研究,追寻红色印记,讲好红色故事,践行红色精神,以实际行动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一、收集红色档案,追寻红色印记。

       杭州医学院始建于1925年的浙江省立女子产科学校,诞生于五卅惨案后,是追求民主进步的爱国学生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阶段性胜利成果。杭州医学院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与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杭州医学院档案馆从今年3月开始,历时3个月,收集整理了部分学校发展史上重要的红色档案。一是收集整理了著名寄生虫病学家洪式闾和李非白同志在抗日战争及新中国刚成立时期的论文、手稿、代表证等档案材料共2卷,192件,其中声像档案28件,并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了专门的人物档案,展现了杭州医学院教职工在党的发展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坚持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事业的不屈精神。二是收集整理了历任省委领导在原浙江省医学科学院(2019年与杭州医学院合并)视察声像档案13张,展示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的发展。三是收集整理了2011年至今五位教职工对口支援新疆、西藏等地区和浙江省龙泉市龙南乡扶贫协作中形成的档案,共5卷,25件,声像档案14件,是杭州医学院校地合作、结对帮扶工作的真实记录。

       二、激活杭医记忆,讲好红色故事。

       杭州医学院96年的历史,蕴含了无数的故事和经验,档案馆上半年深入挖掘和研究档案资源,通过激活这些尘封的记忆,讲好档案背后的红色故事。一是整理研究中国寄生虫学的开拓者洪式闾先生在1954年递交的一份入党志愿书。“不唯为民众谋幸福,抑且为国家争体面”。洪式闾先生出生于1894年,是我国人体寄生虫学学科奠基人和寄生虫病研究机构创始者,曾先后主持北京、南通、浙江等医学院校,创办了杭州热带病研究所;发明“基础膜染色法”、“洪氏钩虫卵测量法”;发现两种新的寄生性线虫,在寄生虫学领域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在他去世前8个月,60岁的先生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几张泛黄的纸张,将他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份入党志愿书的背后是老一辈科学家用一生淬炼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二是用口述史追忆杭州医学院的复校历史,用鲜活的人物形象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6月10日,档案馆采访了医学影像学院退休老主任盛端芬老师。盛端芬,全国优秀教师,1960年9月调入浙江省杭州市卫生学校,1971年5月学校撤销,分配至丽水地区医院,1975年7月作为复校后第一批教师,重新担任放射学科主任直至退休。盛老师亲身参与了杭州医学院撤销及复校的全部发展,此次访谈,共录制有效视频近90分钟,采集照片20张,并征集了盛老师珍藏的多张影像专业毕业生合影、70年代老照片及校友聚会纪念册。此次访谈不仅生动完善了复校历史,更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杭州医学院教职工投身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奋力拼搏,砥砺前进。

       三、创新服务方式,践行红色精神。

       服务始终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近年来,档案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在进一步完善到馆查档、电话查档、网络查档等传统服务方式的同时,努力创新师生服务模式,积极筹备自助查档、远程查档、无时限查档等,努力为每一位来访者、利用者提供“态度最好”“效率最高”“程序最简”的优质服务。一是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制定《杭州医学院纸质档案数字化方案》,计划从2021年起分三年逐步完成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今年上半年已开展文书档案数字化扫描共579卷,10万页;28万页文书档案及500余件声像档案数字化扫描已纳入2022年部门财务预算。二是建设杭州医学院档案远程服务利用平台。档案馆采用南大之星档案远程服务利用平台整合馆藏资源,扩大服务对象,提供便利服务,打造宣传窗口。目前已完成平台的搭建工作,正在完善平台模块建设,年底投入试运行。三是暑期集中办公保障查档工作。档案馆暑期共计查询学籍档案136人次,保障黄龙校区财务档案查询6天、配合财务审计6天、科研查档38件,完成滨江校区科研查档2天。

       档案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化档案文化内涵建设,用活馆藏资源,讲好档案故事,增强数字赋能,进一步发挥档案作为人类记忆载体的影响和作用,用档案见证党的百年辉煌,传承杭医精神,为杭州医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档案力量!


作者: 冀静
信息来源: 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