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杭医记忆

忆母校 最忆是“杭卫”——档案馆采访我校“杭卫”时期校友孟关海

发布时间: 2023- 10- 16 15: 14 浏览次数:

人物档案:孟关海,男,1942年生,1959年9月入学,放射学专业,1961年7月提前结束学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1976年复员至杭州发电设备厂医务室,2002年退休,副主任医师。先后总结撰写了学术论文37篇,科普宣传文章31篇,主编了厂矿企业领域首本《厂矿企业健康教育手册》。

2023年10月10日,档案馆郑磊馆长、冀静老师及张璟瑄老师,赴萧山拜访了1962届放射学专业孟关海老校友,在校友家中对他进行了“杭医记忆”之口述校史专访活动。护理学院和临床医学院两位同学作为“九个一档案文化建设”项目参与者一同参加,学习老校友一生的努力奋进及感受老校友对母校的铮铮热情。

郑磊馆长首先为孟关海校友送上了专门为其定制的“杭医记忆—恰同学少年”纪念册、校徽纪念礼盒及鲜花,以感谢老校友对学校发展的关心和爱护。

(口述校史合影:右起档案馆郑磊馆长、孟关海校友、孟关海校友夫人、档案馆冀静老师)

看着精致的纪念册,孟关海校友庄严郑重的说道:“‘杭卫’(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简称‘杭卫’)的两年学习生活,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忆母校,最忆是‘杭卫’”。“在我的记忆中,母校是一所教学质量很高的医药卫生中等专业学校。在杭卫的两年校园生活,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到了西医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了实验室的操作技能和显微镜的使用,经受了下乡除害灭病和药厂、农场的劳动锻炼,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母校对我的辛勤培养和李冠芳、盛端芬、沈土根、谢安芬等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为我今后在部队和地方医疗卫生工作中获得领导的认可和群众的肯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孟关海校友分享故事)

指着纪念册上的班级毕业照片,孟关海校友给我们分享了“一张缺席的毕业照”的故事。“1961年7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布了夏季补充征兵的通知,要求在校的大中专学生也应接受祖国的挑选,积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虽然我才读两年书还没有毕业,但强烈的爱国情和责任感促使我义无反顾的报名参加,我们X203班四位同学,我、陈汉森、裘弟根、王克俭,经体检和政审合格,参加了野战军,奔赴东海前线,保卫祖国的海疆。因此,这张毕业照缺少我们四位同学的身影,虽然有些遗憾却不后悔。”孟关海校友为了祖国,牺牲个人利益的行为深深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孟关海校友讲述母校情)

十五年的军旅生涯,孟关海校友培养了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精神,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退伍后分到杭州发电设备厂保健站,他继续保持认真负责,努力奋进的态度,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重视工业卫生和职业病的防治,使杭州发电设备厂该工作成为杭州市的“十佳”先进单位,并主编了厂矿企业领域首本健康教育手册-《厂矿企业健康教育手册》,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从学校到部队,从军营到地方,两次角色转换,两次新的挑战。孟关海校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他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寄语给在校的大学生们:一是要与时俱进;二是要舍得付出;三是没有国,哪有家,要有责任感和担当。

“当年的母校是浙江省的标兵卫生学校,如今的母校已是跨入新时代的现代高等医科院校。”孟关海校友深情地祝福:“祝母校越办越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孟关海校友捐赠的实物)

最后,孟关海校友将珍藏60多年的X线103班成绩册、个人学生成绩簿及在校时期奖状捐赠给校档案馆。档案馆馆长郑磊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颁发给孟关海校友杭州医学院档案馆捐赠证书。她感谢孟关海校友对母校的拳拳情谊,致敬孟关海校友等老一辈杭医人努力奋进的精神。她表示,这些珍贵的实物,丰富了档案馆的馆藏资源,档案馆会做好保管和宣介工作,让一代代杭医人感受这份厚重的历史,继往开来。

(郑磊馆长向孟关海校友颁发捐赠赠书)

(捐赠赠书颁发合影:孟关海校友、档案馆郑磊馆长及两位“九个一档案文化建设”项目参与同学)

此次口述校史访谈活动首次收到“杭卫”时期劳动体育的实物档案,进一步了解了“杭卫”时期多重办学场景,丰富了我校档案馆校史资源。下一步,档案馆将做好捐赠实物的文化挖掘和宣传,追寻杭医人的专属记忆,为深入推进我校校史文化研究及文化自信增添一份力量。

 


(文/冀静 图/张璟瑄 审校/郑磊)


信息来源: 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