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理论课教学要主线清晰、内容系统、思考题具有可讨论性
为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精品建设,10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代玉启教授莅临指导磨课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何菊仙主持,直属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徐青、《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教师、马院青年教师参加了活动。
代玉启教授是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在《政治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本次磨课活动,围绕刘文静老师的《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题的说课进行。刘文静老师从学情分析、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方面,向在场的专家和老师讲解了调研结论、教学设计和案例使用,落实教学主题的“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等三方面内容。
代玉启教授从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案例使用、思考题设计、语言教态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建议。第一、学情分析进一步显示“见人、见事、见数据”,体现出学生处于十字路口时的迷茫;第二、教学内容的问题链可以更加充分地展开,教案中基础知识善于用图片形式呈现,代表性的问题形成一条线,回答问题需要加强理论支撑;第三、案例选择注意代表性,注意使用与医学相关的案例,使用案例的量适度,善于用案例把教学内容串起来;第四、讲课时,可以加强语言的灵动性,不需要过于书面化、理论化,可以多采用学生的同辈群体的语言。第五、课堂互动的问题设计,加强问题的可讨论性。
尽管磨课的时间在傍晚,解决教师通勤问题的校车早已离开临安校区,但是,老师们依然认真聆听代教授的分析和指导,大家一致认为,他的指导内容丰富、讲解生动、针对性强,对老师们以后做好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直属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徐青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代玉启教授莅临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代教授以后多多指导杭医马院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学术发展。
(文/王卓卓 图/谢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