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百年校庆专题>杭医故事

师者风范|追忆杭医岁月里的烛光暖痕——黄德培

时间: 2025-05-08 10:37:53

浏览次数:

人物档案:

黄德培,浙江省卫生学校(杭州医学院前身)放射科教师、副校长,193910月出生,19605月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工大前身)提前毕业,留校任教。1961年9月-1962年5月在浙江药材学校任教,随着浙江药材学校与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合并,在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任教直到1971年5月学校撤销,分配到浙江省台州卫生学校。学校复校后,1975年回到浙江省卫生学校继续任教,直到2001年3月退休,20023月因病逝世,终年63岁。荣获浙江省卫生厅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连续三年校级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在杭州医学院的百年历史长卷中,黄德培老师瘦小的身影如同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光,照亮了无数学子的求知之路。这位1939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的教育工作者,用他42年的教育生涯诠释了"师者"二字的全部内涵——他既是讲台上循循善诱的良师,又是青年教师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既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更是放射专业建设的关键人物。

 

90年代的黄德培副校长

 

讲台上的匠心独运

黄德培老师的课堂,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他深谙"X线机构学"这类专业课程的艰涩,便创造性地将抽象理论具象化——一块块亲手设计制作的示教板,将复杂的电路原理转化为直观可见的图形;一张张精心编排的幻灯片,让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可感。他主持设计的ZDJ-791型电化设备控制台不仅成为全校电化教育的核心设备,更为全省的电化教育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在1979年全国教学大检查中,他的观摩课获得一致好评,这背后是他对"三基"教学的坚守:从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到基本技能,他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编写的《X机构学》《X线物理基础》讲义成为学生们的"通关宝典"。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自然融合。讲解X线机种类时,他会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分析国外先进设备时,他总不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智慧,让一批批杭医学子既掌握了专业技能,更树立了报国志向。毕业多年的学生仍记得:"黄老师的夜自修辅导从不间断,课外辅导是他的'独门绝活'"。

 

二、实验室里的开拓创新

在杭医放射专业初创时期,设备匮乏是最大难题。黄德培老师以惊人的动手能力破解了这一困局:他带领团队自制30MA X线机线路示教板、高压试验装置,使实验室建设迈上新台阶;他精通医疗仪器维修,常常为医疗器械厂解决技术难题,成为连接教学与临床的桥梁。最令人称道的是,他设计安装的自动控制台和作息时间数控钟,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更展现了工程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

 

黄老师在操作仪器设备

这种开拓精神源于他持续的学习热情。1960年从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毕业后,他先后在浙江大学师训班学习无线电码、浙江师范学院物理师资提高班学习,1982年加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始终保持专业前沿的敏锐度。正是这种"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使他成为放射专业当之无愧的多面手。

三、教师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黄德培老师自1962年来校任教以来,始终将师资培养视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在担任普通教师期间,他就展现出卓越的"传帮带"精神:每周组织教研活动搭建知识分享平台,通过自己主讲新教师观摩、新教师试讲评议制度、坚持备课笔记打磨等手段加速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并培养他们严谨负责的教风。他特别注重因材施教,曾用三四年时间将一位仅有初中学历的复员军人培养成能独立处理设备故障的技术骨干,这段"师徒佳话"至今仍在杭医流传。对上饶卫校进修教师的培养更显其教育情怀,他量身定制进修计划,每周二雷打不动开展辅导课,让他们学有所成,满载而归。是他这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新教师教方法,为放射专业培育了一批批教学骨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术传承体系

1983年担任教学副校长后,他深刻认识到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将个人培养经验升华为制度化建设,推动师资培养工作迈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在他的引领下,学校教务科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机制,先后出台《关于教师工作量制度试行的修改意见》《教学管理制度》等文件,强化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同时,他推动建立校领导、教务处及学科专家“三位一体”的听课评课制度,并设立教学评比激励机制,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1990年黄德培(右二)等校领导陪同卫生厅领导参观学校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教师专业能力显著增强。1998年,学校凭借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和突出的师资建设成效,被省教育厅评为“教学管理优秀学校”,为学校后续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校园里的躬行典范

在同事记忆中,黄德培老师是"出勤率最高"的那一个。数十年如一日,他早出晚归的身影成为校园风景:代同事上课、修教学设备、甚至帮忙修理家用电器,他是全校公认的"义务修理工";在落实政策等专项工作中,他同样认真负责。这种"随叫随到"的服务意识,让他赢得了"默默无闻的实干家"的美誉。即便担任教学副校长后,他依然保持着教师本色,办公室大门永远向师生敞开,常常能在教学楼、实验室看到他与师生促膝交谈的身影。作为校领导,他始终以服务者的姿态开展工作,衣着朴素、待人真诚,从不以领导自居。这种谦逊务实、平易近人的作风,让他赢得了师生们的信任和喜爱。

在分管教学工作中,他积极配合校长和书记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协调能力。特别是在1991年和1995年争取华夏基金支持的过程中,他认真执行学校决策,主动沟通协调,为学校检验和放射两个专业成功获得21万美元资助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力支持了相关专业的建设发展。

1990年黄德培副校长(左三)等校领导、老师陪同省卫生厅、卫生部领导为华夏基金项目考察实验室

 

1994年“华夏基金”领导来校考察合影(黄德培副校长一排右二)

一位在1993年被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回忆:我们这批新提任的学科中层到岗后,分管教学的黄副校长专门找我们谈话,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要’讲政治把方向,懂业务抓质量,会管理带队伍’。在日常工作中,黄校长既严格要求教学质量,又经常深入一线指导工作,手把手教会我们很多管理方法,为我们后续成长奠定了重要基础 

199910月本该退休的黄德培老师,面对学校升格评估的关键时刻,毅然选择接受返聘,继续为教育事业倾注心血。然而天不假年,2000年11月他被确诊罹患重病,最终在2001年3月不得不离开他奉献一生的岗位。他的爱人至今难忘那个令人揪心的场景:"发病的苐二天还在学校各科室负责人及教研组长会上,向各位汇报有关评估的事情。可是就在前一天他发病的时候,人都站不住,用两只手死死地撑住桌子、全身发抖的…。家人扶他休息准备次日就医,谁知他又偷偷跑回了工作岗位。"2002年3月,这位年仅63岁的教育工作者溘然长逝,但他铸就的精神丰碑永远矗立:连续三年校级先进工作者、卫生厅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镌刻着他鞠躬尽瘁的足迹;而更珍贵的是,他将"精诚育人"的信念化作永恒的精神遗产——那教案本里一丝不苟的笔迹,对学生视如己出的关爱,与同事肝胆相照的情谊,在专业领域敢为人先的魄力,都已深深融入杭医的血脉,成为薪火相传的教育基因。

1999年教师节学校表彰获得浙江省卫生厅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的黄德培老师(右二)

结束语

百年杭医的星空下,黄德培老师这束师者之光从未熄灭。他亲手制作的示教板或许已更新换代,他编写的讲义可能已被新教材替代,但他铸就的"勤学笃行、求创新"的教育精神,仍在新时代的医学教育中焕发着生命力。在杭州医学院迈向新百年的征程上,这种精神将继续照亮更多师者的前行之路。